11月20日,“牛津大学展望计划——行摄牛津工作坊”在牛津大学St Antony’s College举行了展映仪式。现场共展映了三部影片,分别是吉林大学学生在牛津创作的《吉大人在牛津》和《遇见》,以及在2017“看中国·吉林行”项目中牛津大学的学生夏洛特和吉大学生们共同创作的《大国工匠》。
两部短片展映结束后,来自牛津大学和来自吉林大学的同学与老师们就文化交流项目的心得和体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阳城官网副院长孔朝蓬教授表达了对此次项目圆满结束的感谢之情,她说,“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此次项目的一个契机,外国青年看中国之后,我们开启了“中国青年看世界之旅”,很荣幸吉大师生的第一站是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期间,同学们开阔了事业,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收获了成长。
牛津全球发展和展望中心的主任王士东表示,很惊喜同学们在短短的十天内呈现了两部优秀的短片,学术交流是一种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期待能有更多中英文化交流的机会。而谈到此次项目的收获,则有同学用“挑战”“发现”“合作”“桥梁”“潜力”这五个词语来概括。
纪录片的创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从11月13日到11月19日,短短的六天,从拍摄到剪辑,工作坊的两组同学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与阻碍,最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遇见》组着眼于中英间的文化交流,企图从牛津文化中挖掘和探索交流的桥梁。为了更好的了解牛津大学,在老师和牛津全球发展和展望中心的帮助下,同学们采访到了牛津大学的几位教授。布拉塞诺斯学院研究员、前化学系主任、皇家学会穆拉德奖获得者Prof.Graham Richards说,牛津有优质的生源,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先进的设备提供给全世界的学生。如果你在这里与哈佛、斯坦福还有清华、北大的学生在一起,你可以看到人们是怎样互动的,科学的边界不那么重要。而牛津大学的高级战略官Dr.Nash则表示,牛津倾向于将重点放在与中国的重要领域的合作上,牛津将在中国苏州设立物理科学研究中心,这是牛津第一个在海外设立的合作项目。他说,他们相信通过与中国伙伴的合作,他们能够获得具有更高影响的领域内的合作研究。
在发现牛津文化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在不断的发现全新的自我。《吉大人在牛津》组的同学们与在牛津的吉大人朝夕相处,培养了深厚的友谊。他们记录迷茫,关注成长,最终发现了吉大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而与此同时,《遇见》组则深入到牛津的各个街头巷尾,记录在牛津的多元文化。
十天的牛津之旅,同学们迅速建立起了默契并培养了深厚的友谊。在多重压力下,同学们极大的发挥了自我的潜力,每一个人都在此项目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与以往的学术交流不同,这段文化影像纪录之旅因为镜头让同学们更细腻的体会到了牛津文化,更真诚的与“牛津人”交往,更包容的看待文化差异,更深刻的理解了世界顶尖学府的精神内涵。
开拓国际视野,搭建交流桥梁。愿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文化交流。